2013年5月15日

一路向西的青雲路

幾十本未看的新書舊書放在書架上,有趨勢性、理論性、實用類、哲學味、甚至消閒小品的。當中大塊頭有之,單薄輕巧的也不少。偏偏在百忙之中,我還是取走了同事桌上的過期火紅作品《一路向西》,花不上三天時間狠狠地讀完,這證明通俗作品的吸引力實在很大,大得連我這半個行業中人都抵不住誘惑,或者直接一點說:「咸濕,還有是市場的。」

或者講回本業──出版。故事前因大家都熟知了,原本已在網路上大受歡迎之作,任誰都可以上網看過夠皮,轉載翻載的論壇也應不計其數,何解讀者還願自掏腰包,真金白銀的買一本「往往只會一次」的紙本書呢。當中出版社的果敢勇謀,其實不下於三聯大姐推動的本土文化吧。

實際點還要講句成王敗寇,《一路向西》的幾萬書、甚至過十萬的銷數確是來自讀者的信任與支持,甚至後來電影作品面世,大家把評論焦點放在暴露尺度、女角樣貌身材等,反而對原作人向西村上春樹欠了一個崇高的致敬。

但我的職業病病情不輕,凡看到任何創意作品,就對原作者創作源起有種念念不忘的聯想與追尋。推敲盤算,這位傳聞中的IT人當然是經歷過北上的某種歷程,又被某時候「北上救國聯盟」的靈氣感召,就毅然寫下了八萬多字的創作文章,而且,乾脆的就在討論區發表,不求人氣,不望女生追查身份,更未想要人人加諸的一個手指公頭,這種最純粹的創作,往往就是現今文化人、寫作人難於尋回的氣質,尤其在書中前列的雜文部分,看得出作者寫得有心有力,清楚明白punchline的重要性,也高度發揮出一種小人物式幽默感。我閱讀這些文章時,感受比不上當年初嘗村上春樹的奇妙旅程,反而是近似看住彭浩翔的《進攻女生宿舍》、《全職殺手》等。

又或者,是當年初閱韓寒創作的《三重門》甚至《杯中窺人》,讀者對作者個人的認知有限,但偏偏感受到一股令人盡然起敬的熱血使命感,這樣,作為讀者,很難會無視這種作品、這種潛在創作人才的存在,馬上有股向人推薦的動力。當然,向西村上春樹未知能否成下一個韓寒,還是只是王貽興、王迪詩、甚至其他的,這很難分辨,分辦也只能靠市場、靠讀者的真實反映。

我在想,互聯網神通廣大,大到令出版界來到一個臨界點,走又死,不走又死,橫死豎死之間,留下的只有過五關軌六將後的生還者,這樣那樣,我又是否一個生還者呢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