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26日

40歲人看七位導演眼中的40@2012

啊!40年嗎?對不起,原來是第一次看致群,今天,連我都40了,卻來看人家的40壽宴。不瞞你,來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各大導演的名氣,就算明知短劇好歹有限,感動迫力或者不夠,我還是期望在大師短劇中感受到短小激素,刺激一下我日漸疲憊的創作力。

好,逐個來:

《痴戀著/一》──簡潔的,故事與段落並行,May姐有股江湖地位,演來簡直不費工夫,尤其這一幕在舞台上走位最位靈活,跳躍者、道具、燈亮燈暗都是有故事的,不複雜又不太簡單,由細細碎碎的組成一段或幾段關於愛慕、痴戀的關係,魅力在於演出惹來觀眾對時間的瑕想,忽爾這,忽爾那,盡展短篇舞台上的種種可能。

《納蘭》──還以為「進劇場」提早跳出,原來是陳恆輝的作品,形體動作展現對生存的渴望,似深又似淺,但感受不到燈光、服飾的恰好配搭,單純的形態展示對我來說就太過單調了。

《致群40.致敬》──經常在文化場地撞見莫昭如,但第一次見到舞台上的他,又是他一把磁性聲音朗讀社會報告,太好,恰巧我入座前行了一轉天星碼頭,目擊那種霸權式反對法輪功的惡毒攤位與標誌,行為藝術其實不應入劇場的,不過要入,也至少要有莫昭如與眾藝術家的膽量,把場景、地點、主客、視野反轉再反轉,最後莫昭如激昂地唱幾句貓王名曲,唔通你可以給他一個最佳男主角獎嗎?

《中環遇見兩生花》──導演黃智龍是簡單煽情的高手,兩個女人,一個車站,就可看盡三代女性的生活細緻,邵美君可能見得太多,劇中另一女生黃呈欣反而較人另眼相看,聲調如此有質感,叫人感受現代女生的獨立精神。

《天天》──我盡力不以劇情去細讀「進劇場」的作品,失明館長同在長櫈上看見自己,進劇場與W創作社竟然何等相似,兩位舞者的優美不用細說,我最欣賞進劇場每每能把中英文字句都變成美麗的舞姿。

《夢兮》──張秉權親力之作,其實舞台小工插科打諢的轉場已經叫人驚喜,到他們踏入射燈範圍,則馬上活現三位功架、經驗十足的舞台精英,舞台劇界臥虎藏龍的精神飛躍而起,把夢與舞台連結捆綁,叫席上每一位撐場的觀眾都暗叫驚喜。

《何來七千幾》──潘惠森寫社會弱勢的日常,角色的背景論述雖然不多,但兩下子就能把人打回現實生活的世界之內,我只可惜三人鬥力除了口沫與肢體,沒有加入更有趣的場景、道具、燈光音效等元素,去營造這片我們日日忽視的冷酷場境。

對不起,說多了,我對致群其實不太熟悉,但我對小劇場還是有所愛慕,不論20、30或40,每一個台前幕後的都是藝術家,都是我等車衣工人不能不大聲致敬,拍掌歡迎的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