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5日

娛樂30 40 50

林夕說得對,三十歲以上的人都不願聽流行曲了。

每年到了某個溫度,當娛樂版突然變成賽馬評論,由走勢、背景、幕後派頭等不同角度為歌手評頭品足,任何讀者馬上就意識到,又到了每年四場、各自崩壞的歌壇打吡賽的季節,一如賽馬報業的可持續發展營運模式,事前排位版的搶先預測無須求準但求多,事後檢討版則必送齊當日賽道上爭標者的毛色、走勢、路線圖,再捕捉外閃、漏閘、坐包廂、發軟蹄等鏡外焦點,只要足夠馬迷慢炒一周、兩周,擔得起成大眾茶餘飯後的嬉笑話題,則皆大歡喜了。

可惜我年事甚高,人過三張,大部分友好更是年近半百,老花此起,頭髮彼落,是那種處身未能退休又快近退休之輩。而這群族偏愛狠批年青世代,對流行樂曲更是冷嘲熱諷,每每不齒下問,質疑現今至尊歌星怎麼都是生面生口,奇怪樂壇天后三甲沒見王菲、鄭秀文、甚至是葉倩文的蹤影,而至尊歌王又怎不是劉德華、黎明、郭富城與張學友之爭呢!

好在是,四台頒獎的幕後黑手眾多,總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大好人,心存顧全體面的體育精神,總會邀請劉華、克勤到場壓陣,使腦筋仍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第幾代香港人有所安慰、有得交待。而且,這族群在脫下老花鏡之後,偶爾更可測試自己的腦內記憶體,看看能否正確指出誰是謝安琪、薛凱琪與張敬軒等等。

廢話說夠,我不禁也要自我檢討,為何現今樂壇都挑不起我這等半老傻人的慾念,莫非,娛樂萬花筒於我,就只剩伴隨飯局的傻仔箱,以及那些家族情仇與警罪鬥惡,連隨的,是林峰、胡杏兒、徐子珊新世代的喃喃之音。

枉流了半生的汗水,無理此刻才攀附古典、爵士或巴伐洛堤的天梯門鑑,假如連自稱流行的歌曲都置諸不聽,又從沒對粵劇戲曲產生過丁點性幻想,那怎去為尚未失聰的耳朵交個知心好友呢,還是,乾脆背棄音符,與兒或孫唱跳波兒波兒。

很多經濟文摘周報年刊都在說銀髮族市場蓄勢待發,但在臨終階段,生活已夠平坦,甚至大有向下墮坡之際,大商家又只會販賣維他命、中草藥、按摩椅等催命圖騰,那樣,這一代香港人的鬱鬱心結終又只可變成膽石、腎石了。

或許,又只能在卡拉OK黑房中吃著炒飯意粉,再點王菲、林憶蓮、譚詠麟、張國榮等一個二個青春偶象,與我共舞共唱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