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15日

千言萬語論情愛

愛情故事從來都是自相矛盾。當中的暗示、仰慕、蜜語、甜言明明都是難以啟齒,但編劇家卻不得不把一字一句坦露出來,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,說難嗎?也許要在舞台上演繹就更難,也肯定的是,要從愛情故事中伸延出一家人的感情轇輵更是難上加難了。

香港話劇團的原創劇《我愛阿愛》算是向難度挑戰,劇本由杜國威執筆,並由傅月美執導,劇本借一段忘年戀情寫盡一家人的感情轇輵,讓一家人對情與愛重新思考,各自表述。男主人翁吳堅年屆七十,父兼母職地養大三名兒女,如今,身患絕症且命不久矣,卻堅持與女傭阿愛註冊結婚,更指明阿愛腹中懷有吳家骨肉,這樣一來,對這三名已屆中年的子女,又怎會不帶來切身震撼的感受呢?

臨近退休的大阿哥懷疑女傭阿愛對父親的感情真偽,二妹更沉不住氣,與阿愛大鬧了一場,說真的,假如故事真的發生,發生在你與我的家庭之中,我們又是否能像三弟般欣然面對呢?就是這三個子女性格各異,就是三人都各自活在自身的感情困局之中,卻偏偏,大哥與二妹總以為自己更勝老父,都看穿少女阿愛的不軌圖謀。

杜國威的劇本很惱人,不是深愛,就是深恨。杜國威總是在歡樂的場面中放把刺刀,硬生生地把觀眾不敢面對的現實問題裸露出來,句句到肉,字字珠磯;他也善於在傷感哀慟的場面上帶來希望,永遠不忍觀眾的眼淚流至舞台射燈熄滅之時,悲中有喜,喜中有悲,讓觀眾徘徊在歡笑與悲哀之間,在笑與淚中自問自答,反省思考愛的真意。

貫徹這個舞台劇的也是這種窩心情感,一對中年夫妻會在月光底下談論何謂「愛情感覺」,一對阿公阿婆可以因互相愛慕而打情罵俏,眾目睽睽,毫不隱藏,也許這都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缺席了的感情表述,杜國威借了演員的口,盡訴了城市人講不出口的心底話語。

劇本雖然沒有把抑壓的感情說成是中國人的通病,但大宅之外那一扇大木門,以及那種古色古香的氛圍與廳堂佈局,彷彿都呈現出一種難以言明的民族感情,如此,也難怪,故事的開始與終結,都要靠Andrea Bocelli 的歌曲及詞句,由開幕時以意大利文演繹,到劇終時由小孩子們用中文朗讀,當中的轉化與改變,倒也是編劇家為香港觀眾所帶來的希望吧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