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13日

國民教育

看內地的《三聯生活周刊》,讀到一則小故事,喚起我的思緒--話說內地一群中學校長到英國考察,參觀有名的伊頓中學,但是,內地校長卻發現,接待的人展示過刻在石碑上的名字,訴說這是一位在學時不幸去世的學生,卻由始至終,伊頓中學的接待人都沒有講述這所中學培養出十多個英國首相。

內地校長發覺,國情不同,他相信,任何一所內地學校,在接待外賓時都只會述說一大堆名人學生,又或得到甚麼領導的加許云云,如此,校長回國後,深思教育,就開展了他的改革方案了。

今天,香港處身狹縫,我們在說國民教育,我們在說政改方案,原來都在把兩種南轅北轍的意識形態混在一起,我們自以為具中國特色的社會發展厲害,我們又想保留上朝代的殖民暴發史,說真的,一窩蜂的反對支持,兩派最終也肯定無法融合的,枉走幾多彎。

或者,說回國民教育,究竟應該是標榜大國如何崛起,還是寫一則歷史傷痕史呢?我只感到,當本地傳媒一窩蜂地「中國化」,向領導人、向龐大市場叩頭奉承之際,小市民的自由選擇就越來越少,投射出一個單一社會,看到的事件也越來越片面化,最後,就只得一大堆的、人頭湧湧的「熱烈歡迎」、「共創繁榮」等等。

我們還辯論甚麼創意教育、甚麼通識社會,是不是,一切而走得太遲呢!

沒有留言: